史上最全!摄影中的十八种基础构图(一)
爱读微课 发布于47月前 1354次浏览

构图,即Composition,学术上为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定义为构图。构图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和色彩的配合。

打破反复构图

重复会产生单一的、均匀的、有序的、规律的效果,但往往会给人以单调、没变化、没内容的印象。但如果从规律中找出不一样的元素去打破整个画面的寂静,那可能会彻底改变整个构图的档次,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品解析:迷失 . 地铁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夏天的一个地铁站内。当时要拍的主题是地铁和人像,这组照片中有很多动与静的人像对比。在人流最密集的电梯上,当地铁到站时人群蜂拥而至,用了一个比较广的取景将画面中的人流都拍进画面里。在慢门的控制下,所有的人流就形成了虚化的残像,而模特则是唯一清晰的,这就打破了画面的枯燥感,同时也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光圈F/6.3  快门1.6s  焦距18mm  ISO100

对称形构图

对称形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特性,缺点是保守、呆板、缺少变化。


作品:2014破碎的记忆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4年春天上海的一个宾馆内,当时是一个群拍的活动。当时模特摆了个倒坐在椅子上的姿势,模特的脚和凳子的脚在画面产生了一种性感与僵硬的对比,或是活物和静物的对比。更为特别的是模特姿势的协调统一和凳脚的透视产生了极为对称的构图效果。


光圈F/1.8  快门1/200  焦距31mm  ISO1600

螺旋构图

画面形成类似漩涡的视觉效果,这类构图产生无形的向心螺旋线条。会吸引观察者的视线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视觉体验。


作品:旋转楼梯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春天上海一处僻静的博物馆内,为了展现场景的大气以及环境的透视感和震撼感,用了宾得DA 12-24mm f/4.0 ED AL IF镜头进行拍摄。拍摄时是从上向下俯拍的,这个作品唯一的遗憾是只有半边弧度。在后期处理时,为了突出线条和结构感,去掉了妨碍画面表现的颜色,转化成黑白照片的形式,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展示出螺旋楼梯的结构美。


光圈F/5  快门1/20  焦距12mm  ISO500

均衡形构图

均衡形构图相对于对称构图更加灵活和多变,在视觉的感觉上画面保持平衡稳定。


作品解析:坝上路上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冬天坝上的早晨,摄于一个布满积雪的坡道的底部。照片用了宾得FA 31mm f/1.8 AL Limited镜头来拍摄,折合半副的话差不多就是50mm标头,这个视角和角度对于拍摄这个场景是很合适的,正好将树木和三脚架都纳入到了画面中。前景中的大脚印与右边的三脚架和左边的树木产生了平衡感,不知不觉形成了画面的平衡元素,让整个画面不失衡却又有一定的变化在其中。


光圈F/20  快门1/80  焦距31mm  ISO100

X形构图

X形构图就是将线条影调按X形进行布局,这种构图的透视感强,常用于表现建筑、大桥、公路和田野等题材。


作品解析:Breathing Light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秋天上海的一个废弃建筑废墟,这是一个带有强烈透视感的空间,为了突出场景的广阔和深远,采用了宾得DA 12-24mm f/4.0 ED AL IF这个焦距的镜头来拍摄。模特位于四面空墙间,在拍摄时让模特做了个迎着阳光整理头发的姿势,四周的建筑线条也形成了一个纵深,趋势汇集于一点,模特在这个交叉点的位置很容易形成一个突出的视觉中心。


光圈F/6.3  快门1/50  焦距12mm  ISO100

向心式构图

向心式构图是指被摄主体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而四周物体向中心集中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可以将观者的视线引导至主体中心,起到聚集和散发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显著特点,但有时会给人压抑和急促的感觉。


作品:Fallen Angel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2年12月上海某个废弃的教堂内,为了突出视觉透视效果,采用了宾得DA 12-24mm f/4.0 ED AL IF镜头。在拍摄前期为模特准备了一套法师的服饰,需要抓拍模特的转身瞬间的动作,为了突出这个瞬间的视觉效果,采用了仰拍并在后期处理时对向心构图的主体做了一个突出处理。


光圈F/4  快门1/30  焦距12mm  ISO250

友情提示

在拍摄后向心式构图照片时,很可能会遇到逆光对焦对不上的情况,此时不妨用手遮挡下照入镜头的光线进行准确对焦。

变化式构图

变化式构图是将画面中的景物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留有想象的空间,比较具有情趣。


作品:坝上路上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冬天坝上的早晨,为了让画面尽最大可能展现树木倒影的完整性,用了宾得DA 12-24mm f/4.0 ED AL IF镜头,当然也更能体现画面的大气和故事性。这个作品利用变化式构图将树木放在了右边,照下的投影则用来体现画面的苍凉感与一种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光圈F/16  快门1/50  焦距12mm  ISO100

远近法构图

远近法构图可以在画面中营造出距离感和远近感,特别适合拍摄草原、河流和大海等风景。远近法构图往往都是通过广角镜头来实现的,并且是根据自然风景当时的地理情况来展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纵深感。此时,摄影师在取景构图时,最好能够寻找某个物体来作为前景,以此来增强画面的整体前后空间效果。


作品:印象PAI

照片摄于2013年10月泰国拜县一个小村庄的路上,用的是宾得FA 31mm f/1.8 AL Limited镜头,31mm的焦距足以将画面上该有的元素都涵盖其中。照片是在清晨拍摄的,用蓝色的房子和树木当前景,而把骑摩托车的村民作为一个点缀来烘托画面的距离感。为了让画面更加具有童话感,在后期方面将调色调整的更加饱和,以通透的感觉来诠释童话拜县的美,另外还将画面切窄了,让画面更有电影感。


光圈F/2.5  快门1/500  焦距31mm  ISO100

九宫格构图

所谓九宫格就是将图片切成一个“井”形成9个格子,将被摄物体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井”字的4个交叉点是九宫格构图中最好的位置。尤其是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但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构图方式较为符合大众的审美和喜好,主体突出又能让画面趋向均衡。


作品:致青春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的11月上海同济大学,为了记录下这个空间效果,用的是宾得DA 12-24mm f/4.0 ED AL IF镜头。前期的想法是像让枯黄的爬山虎和年轻貌美的模特产生鲜明的对比,并且选了很适合这个场景的九宫格构图的来诠释这张照片。在构图时将模特放入了左上角的视觉中心点(右上角没有空间去表达,右下角又不适合这个构图),同时让模特呈现出自然委婉的少女羞涩姿态。


光圈F/4  快门1/160  焦距12mm  ISO100


评论:
暂无评论!赶快抢首评吧
作者
提问/回答
0/2
文章
0
关注者
54
添加评论...
评论0
赞0
收藏0
APP下载
手机扫码下载APP
VIP会员
在线客服
微信客服
扫码关注微信客服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我有话说